以寸心报华夏,将岁月赠山河。法学院学子励志报国,把爱国之情化作爱国之行,把青春岁月融入复兴征程。两年的部队生活,让退役复学的同学们品德上得到淬炼、意志上得到磨炼,在军营中收获了成长与进步。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几位退役复学同学,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
陈毅仁(现为法学院2020级学生)
我是法学院2020级学生陈毅仁,服役期间,获嘉奖、优秀士兵、三等功各一次。
入伍前的大学生活,我曾一度感到迷茫和彷徨。机缘巧合,我看到了学校的征兵宣传,好男儿去当兵,我向往着部队生活,想看看先进的武器装备,去摸摸大国重器,去体验那份属于男人的浪漫。
我去到了武警部队,我所在单位的任务就是确保执勤目标的绝对安全。通俗地讲就是站岗,一杆钢枪,一个哨位,一天三班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站岗的生活,作为一名哨兵,守着那一亩三分地,既感到自豪和光荣,却也有些孤独和平淡,但我始终把金一南教授“做难事必有所得”这句话当做我的信条。
在部队,我首先要克服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减重,我刚入伍时体重接近170斤,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我每次开饭前都喝一大壶水,这样饭量减少,摄取的热量也减少,在同等的训练下我就能瘦的更快。现在我的体重在130斤左右。
在部队的第二个困难就是战友们对大学生士兵的一些偏见。从入伍之初我就告诉自己,我是普通士兵,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们一样。作为一名大学生士兵,不仅要把自己的姿态放平,更要克服娇骄二字。我抱着学习的心态和其他战友相处,学到了很多,更在一次次训练的帮扶中收获了诚挚的战友情。
身体的伤病是我在部队遇上的第三个困难,这也是对我打击最大的一个困难。入伍两年里,我一共受过三次伤。在第一年快结束的时候,我参加了柳州市抗洪清淤任务,掉进了一个井里,这一次我左膝韧带撕裂,连走路都成问题。去医院治疗后,我选择复健恢复。我从21年3月开始复健,每天跑3公里,得要忍住疼痛。我的跑步软件上420公里的数字,就是这么来的。就是这个长度让我终于在7月份康复成功,能正常地行走和跑步了。
在克服这些困难之后,我也终于迎来了我的高光时刻。
单位考虑到我带伤的情况,先后让我干起了新闻报道员、警营广播员、文书的工作。19年全军恢复司号制度,我毛遂自荐,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司号员。每天我就是单位最准时的闹钟。我利用自己曾在大学担任心理委员并接受过培训的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为战友们排忧解难。后来我走上讲台为战友们答疑解惑,并光荣地成为了一名政治小教员,那时的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日后的我能走上观众近1000人的大舞台。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政治大年,我也迎来我军旅生涯最繁忙也是最幸福的一年。白天我处理着单位繁多的文书工作,晚上挑灯夜战背记理论,紧张备课。我参加了我们单位的党史军事讲述会,作为优秀理论骨干到各单位进行宣讲,我还作为主持人主持了我们单位的党史知识竞赛。在一次次积累中,我的能力素养得到提升,被推荐参加支队四会政治教员评比竞赛,获士兵组第二名,并获评支队优秀政治教员,同时被推荐参加武警广西总队优秀政治教员竞赛,取得第三名的成绩。同年,我因工作表现突出,获评三等功,也是支队第一个义务兵立三等功的士兵。
回望我的军旅生涯,我内心充满了激动和不舍。部队是所大熔炉学校,在那里有苦有甜,有笑也有泪。回到学校,我万分珍惜学习的机会,更是感恩帮助过我的领导和战友。要说当过兵的人有什么不一样,我想,除了体型的变化,更多是内心的自信和正义感。经历了那么多,我有自信也有决心克服我人生中接下来的困难。
分享人陈毅仁同学
窦耀智(现为法学院2020级学生)
相信每一个男生从小心里都有一个英雄梦吧,我也一样,自小就有参军入伍的梦想,渴望成为一名军人,成为最可爱最可靠的人。
我服役的部队在北京,刚知道的时候心里很激动,想到能去祖国首都服役为首都安全奉献青春就很满足。还清晰地记得是在19年9月13日踏上了离乡的列车,那天刚好中秋,早上前往高铁站的时候天空中的月亮很亮很圆,应景生情就格外的不舍。进入基地后远远就看到了大家正在组织中秋晚会,当客车驶近的时候,我们听到了锣鼓声和鞭炮声,战友们也暂停了晚会统一列队来欢迎我们,我们都被战友们的热情温暖到了。紧接着我们被分到了不同的班级,班长热情的带领我们回到了班宿舍。一进宿舍,之前到达的战友便围过来递上热水,相互问候,还提前打好了洗脸水,我心里一下子便暖了起来。而后班长便带领我们前往食堂吃了迎新面,热腾腾的面条和热情的班长使这顿入伍第一餐显得格外特别。
新兵连四个月的生活是我在两年部队经历里最深刻的回忆,学的最多的就是集体意识,我们是一个班集体,虽然只有九个人,但每个人都不一样,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才能行成战斗力。
部队有两个加减法:一次做不好的就得做无数次,一件小事没做好就相当于没做。正是因为平时对每一件小事都严格要求,注重每一个细节,坚持久了就由平凡变成了非凡,才使得我们班在下连考核的时候成绩很好,经过了四个月的磨练,大家都由初入军营的社会青年转变成了一个合格的忠诚卫士。
在北京的两年里,我有两千多个小时都是在哨位上度过的,哨位在新兵老兵之间不断交替接力。部队教育我们,在岗一分钟就应该尽职六十秒。每个人有各自的社会身份,就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班长跟我们说我们的存在就如同一座桥上面的围栏,没有围栏桥照样可以使用,但路过的行人会没有安全感,但有了围栏便能使行人多一些安全感。我们的存在也是如此,有人在那守护着,心怀不轨的人便有了敬畏之心,能避免很多违法犯罪的事,也能给民众带来安全感。班长的话让我明白了自己任务的重要性,不仅关乎到目标单位的绝对安全,也牵动着社会的安全稳定。
两年的军旅时光给我带来了很多改变,不仅锻炼了身体,还磨砺了意志,面对事情不再会轻易放弃。军营里面还经常倒数日期的自己现在又回到了学校,在部队才知道了能在学校学习是多么的幸运,离队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那里给我带来了太多值得珍藏的回忆。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在接下来的学校生活中我会牢牢记住部队给我们的教导,不怕苦不怕累,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尽快把落下的课程补上,向身边优秀的同学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
分享人窦耀智同学及其战友
田永前(现为法学院2020级学生)
一、入伍动机——为什么参军入伍
回望携笔从戎的初心,总是会被在国家重大考验面前奔跑和活跃在前沿阵地上面的迷彩而震撼,滚滚的洪水,坍塌的碎石,裹挟一切的泥石流,他们总是面对人群,逆向而行,迎着困难与艰辛,绝不屈服。他们何以能做到,真让人愿意为之一探究竟,并且加入其中。在很多很多个瞬间,我都在想,如果我在其中,一定会被他们的干劲和力量所感染,向战而行。
犹记得很小的时候看的电视剧《士兵突击》里面的许三多,他的鲜明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存在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品质是烙在他身上的的印记,就算自己硬扛不住也要拉着自己身边的战友一起前行。电视剧中鲜明的形象使我记忆深刻,加入其中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终于在2019年的夏天得偿所愿。离开的时候满怀不舍与难过,透过大巴的车窗望着校园,这一去,就是两年,眼前的人和事,以后的人和事,都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局面了,但是离开的那一天,我默默地对自己说,既然都走出去了,那就一定要好好地走下去,就像三多那样,不抛弃,不放弃,一直坚持着走下去。
二、部队经历
(一)历历在目
回首过去,还记得刚刚走进新兵连队时,新训班长们整齐列队,以标准的的起步走到我们面前接过我们的后留包,安排我们入住的同时关心我们的一切;还记得在新兵连的训练生活,一个班的战友都来自五湖四海,但是都因为同一个目标而继续奋进,一起克服训练中的种种困难;还记得在专业训练时,疫情突然爆发,但是我们依然每天坚持训练,一千米的跑道上面留下我们奔跑的身影;还记得刚下老连队时山城重庆热情似火的天,每天就算被练的很累,也还是要积极的跟着班长的脚步去站岗,听班长讲为人处世的经验,提高工作标准的道理。
纵观我的军旅经历,一路从老连队出发,每一场演习,每一次战斗,每一次任务,都是冲锋在前,就算是在休息期间出公差也义不容辞,听到哨音就放下手中的东西冲出去准备集合。都说“新兵下连,老兵过年”,但是在我的印象中,我的老兵从来都是事事率先做垂范,再一步一步的教我该怎么去做,在他们的悉心教导之下,在克服一件件难事的积累之下,我才能很快地完成从一名懵懂的新兵向一名干练的老兵的转变,具备独立承担起执行各项任务的能力。
(二)闪光时刻
因为在比武中获得过较好名次,平时的工作标准高,考虑细节周到,我被专业负责人派去负责整个前进指挥所的无线通信,在首长们的正确指挥,战士们的齐心协力之下,我们取得了胜利,成为近年来为数不多取胜的一支红军队伍。成功登上蓝军的山头指挥部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是无比澎湃的,大半年的辛苦与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在大草原的无边碧绿之中,我们的训练成果得到了验证。这一场朱日和演习,我们无悔!
三、退伍复学的感受
首先要感谢学院在当年我参军入伍的时候给予我的大力支持,不管是在政策宣传还是在征兵体检方面,都能考虑到当时参军入伍同学的实际情况。然后是退伍的同学复学方面,学院想得周全,做的周到。虽然有一些现实困难,但是一想到有学院可以做后盾,心里面还是很有底气的。
到学校之后的感觉和在部队里面很不一样,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两年断层的学业,还需要花很多时间去补救和充电。但是有了部队的经历之后,我相信,眼前的困难都不是困难,因为“没有打不倒的敌人,没有闯不过的难关,”我会以一种积极归零的心态,去向法学院的老师还有同学们多学习,努力改正自身的缺点和提升不足之处,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分享人田永前同学
王顺凯(现为法学院2020级学生)
我叫王顺凯,1998年出生,辽宁大连人,2017年入学,2018年退伍。参加过“5.02”雅安地震救灾任务、“5.19”宜宾地震总队第二梯队备勤任务、四川总队2020年度冬季野营大拉练、雅安、德阳等地的水涝抢险救灾及扑火等救援驻地任务。
2008年5月,在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中,我们的老参谋长正带队在南充训练,得知汶川地震的消息,他立刻命令部队向灾区进发,原话是“就算是死,头也要朝着汶川的方向”。最后,他所带部队第一个进入灾区,向中央电话汇报,第一个传出灾区消息。
我曾经在很多单位都待过,在我退伍后,我曾跟其他退伍复学的同学开玩笑说,和他们比,我的履历简直就像是消防队员。但我仍然觉得无上光荣,因为在人民群众危难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能够看到的就是我们。在雅安集训期间,突然发生地震灾情,指导员一句“同志们,我们是兵,用我们的时候到了。可我们是集训队,没有装备,但就是用脸盆、用手刨,我们也要进灾区去”。那个时候真的是整个大队嗷嗷叫,就感觉子弹都打不死我们。那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听到情况通报,听到驻地内有几所学校,有多少老百姓等情况,那是一种重任在肩的感觉。更不要提,每次进山归来,当地的老奶奶总会看着我们说“这些娃太不容易了”。这真的是一种没经历过的人无法体会的感觉。
我退伍的时候没有哭,但我复学之后的第一个晚上,同宿舍室友的呼噜声很像警报,我一骨碌跳下床,找迷彩服,还念叨着“又拉方案了”,但我突然缓过神,已经过去了,也许再也不需要穿上了,像是一场两年的梦醒了。我哭得很惨很久。
最后,我真的十分感谢学院领导在各方面政策上给予我们退伍大学生士兵的大力支持。我真的很幸运,回来之后能身在这样一个温暖的大集体。
分享人王顺凯同学
郭俊峰(现为法学院2019级学生)
“青春不止有眼前的潇洒,还有家国与边关”,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大校如是说。
2018年我参军入伍,暂时离开刚刚熟悉的大学校园和老师同学。和大部分义务兵一样,我经历了入伍、新训、下连、成为上等兵、退伍的整个过程。但是,我的军旅生涯又有些不一样。山西、北京、河北、内蒙,这些地方我和我的战友们都曾摸爬滚打,都曾挥洒过汗水。入伍两年,曾借调旅政治工作部参与政治教育片制作、前往中部陆军参与调研,现在想想,也干了不少事情,经历过不少岗位。
我所在的旅队拥有光辉的历史,被称为“万岁军精神的传承者,拱卫京畿的压舱石”,我们面临着比其他单位更多的任务工作,这使得我们旅队每天都在准备迎接各方面的参观学习。
分享人郭俊峰同学
郑翔(现为法学院2021级学生)
运兵的时候坐了这辈子时间最长的火车,带车干部在车上提前了解了所有人的情况。下车的时候将近十二点了,一下车,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太冷了。九月下旬,按理说河南此时应该还不至于这么冷。可能是因为后半夜,加之我们站在平坦的操场上,四面迎风,所以冷的彻骨。
被班长带回宿舍之后,班长给我指定了一个上铺,爬到床上后发现,被子、褥子、床单、枕头都已经铺得好好的。说实话,当时心里面就暖暖的,那天晚上睡得非常香,做了个大美梦。
第二天早上起来,列好队,班排长开始讲话。我没有仔细地听,眼睛转着打量着周围的兄弟们,一个个都是人高马大的。我的身高是184cm,但相比于其他人,只算得上平均身高,后来才知道我们都是被警卫勤务连挑出来的。
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些想家的。后来跟着兄弟们一起生活一起训练,新兵排的这帮兄弟们也就成了我在部队最亲近的人。班长其实也就比我们大个几岁吧,但是每天教我们干这干那,教我们做人做事。第一次发现生活可以过得这么充实,有点高三时候的感觉。
在参加演习时,我作为潜伏哨,需要在一个小山坡上猫着。七八月份的草丛里,蚊虫特别多,天气也非常热。那次演习虽然只有七天,但是足以让我记住一辈子。
后面到连部工作的一年,连部给了我一个更高更好的平台,让我与更高水平的人有了更近的接触。每天待在连长、导员身边,跟公勤的老班长们打交道,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从2021年4月份到8月份,我们旅到青海进行了四个月的高原驻训。卫生员给我们发放预防高原反应的药和防止缺氧的氧气袋,这是我第一次与高原打交道,也是第一次亲身感受到高原的条件艰苦。一路上,给各种各样的火车让路,就这样时走时停用了三天时间。卸载完装备,我们被安置在市郊。一个星期之后,我们稍加适应了这里的环境,然后才乘长途机动到指定地点开始驻训。
最后就是9月3日晚上的卸衔仪式和9月4日早晨的送站。仪式之前大家都是有说有笑,显得很随意。但是当指导员在台上叫到每个人的名字,每个人都是在用着自己最大的声音答“到”,用着最标准的动作跑步到台前,四步立定不多不少、不远不近的停在台前,最后的靠脚声也是出奇的响,不少声音盖过了《驼铃》声。在这最后一刻,也许这些最简单的动作就是对军旅生涯最好的、最有力的告别。第二天一早,所有人都在楼前集合,都聚集在大巴车周围做最后的送别。听到最多的话语是:“回去好好干””有空回来看看”“这里永远都是你们的家”。带着这些祝福,我回到了家乡,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部队真的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你身处那儿的时候想摆脱它、想快点熬过去。但是一旦你踏上离开之路时,你的心里面就已经开始流露不舍,你的眼里就已经饱含泪水了。我很高兴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很感谢这两年教导我的前辈们,很幸运能够遇到一堆一起吃苦受累的兄弟们。感谢部队给我平凡的人生添上了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分享人郑翔同学
使命呼唤担当,奋斗铸就辉煌。退役同学们以蓬勃向上、克难求进的精神状态,以只争朝夕、全力跨越的豪迈干劲,以豪情满怀、敢谋新篇的澎湃激情感染了我们。时代在变,可爱国的追求永远不变;岁月在变,可红色基因的底色永远不变。相信同学们在这般赤子情怀的感染下,爱国情不断深厚、强国志更加高远、报国志永远坚定。
供稿者:陈毅仁、王顺凯、田永前
郑翔、窦耀智、郭俊峰